媒介融合云实验教学中心
一、简介
媒介融合云实践中心,简称MC。云实验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了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把“能力培养”作为实验教学的核心理念,形成以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并行的实验教学模式。同时,MC中心坚持将“研究性”作为实验教学模式的核心,强调学生在教师研究性教学的引导下,以问题为主线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中心的实验规划及实验教学管理按照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进行系统运行,分别为:
基础型教学实验:主要通过融媒体全景创意实验室(含媒介融合、创意、播音配音、微电影等模块单元实验室)完成。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开展实验教学,面向传媒业界融合发展的趋势,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满足不同专业岗位基础能力需求,以各种技术性操作训练的平台课程为主。
提高型教学实验:由数据实验室(含智能化搜索、数据分析、财经新闻、掌上媒体、策略传播、类型化主持等模块单元实验室)和微飞全媒体新闻实验室组成。在基础型教学实验的基础上,综合已有的重要实验方法和技术,向不同方向开展较为深入的模块实验实训教学。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与特点选择两个以上的模块学习,具备相当程度的自主创造性。
研究性教学实验:由用户体验传感实验室等完成。综合其它学科实验方法,将实验内容扩展到与传媒密切相关的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管理学等学科,强调以问题为主线进行研究性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
MC中以传媒业现实需要与趋势发展为着眼点,通过合作项目共建实验室,以市场需求逆推课程设计,研判学生未来就业环境,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同时也通过应用性研究,将前瞻性和现实性有机结合。通过融合理念创建业学两界共同运营的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将理念化为现实,对本科人才未来就业面有极大的拓展、对其毕业后的市场竞争力有显著提升。
二、实验教学内容
1.院内教学
满足学院各专业每年19.21万人时数的实验实训教学、教学实验和项目合作教学任务。除实验室授课外,还创建了融传中心、语言艺术工作室、微电影工作室等富有实践特色的校内学生媒体机构,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机会。
2.院外传媒实践实训项目
MC中心依托自身在技术与设备方面的优势,为院外媒体及机构提供研发合作,在为业界定制培训项目的同时,将培训内容同时更新到学生的实训项目中。
3.实验室开放时间
学期内对传媒学院学生开放,其它院系如有教学安排,按教学时间开放;
其它实验:周六、周日、节假日开放;
三、实验教学管理架构
1.中心建制
中心采取一体多元的复合性建制体系,以实现业学两界融合、教学与科研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理念。中心设主任一名,采取主任负责制,把握中心发展方向、规划与制订中长期发展纲要,组织、管理与实施中心全面工作。中心业务由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管理。该委员会成员包括合作媒体专家兼学院特聘教授如新华社原副社长、常务副总编辑马胜荣、河北电视台都市频道总监张雪梅等直接参与中心规划。
2.管理模式
采用集中化管理模式,对实验课教师、技术人员、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经费实行统一调配制度,实现资源优化。
中心成立实验教学督导委员会,负责考核监督和检查教学大纲,实验教学过程和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组织实验教学质量评估。
四、实验教师队伍
1.学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
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不仅十分重视实验教学队伍,联合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尽快建立一支由高水平教授负责,实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讲,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加强一线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使实验教学人员 150 以上得到相关专业技术培训。3年以内,中心要通过调整、补充和培训等多个渠道,使实验教学队伍中4具有博士学位,实验技术人员4具有硕士学位。
2.相关政策措施
实行全员聘任制,严格按照河北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人事安排的相关文件规定,并根据各实验室功能、仪器设备性质的不同以及工作量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范围和任务,对所有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聘期3年,考核合格可以续聘;
实验教师实行课程岗位负责制,实验室管理人员实行实验室工作岗位责任制,同时制定实验教师与实验室管理人员每年的考核指标和职称晋升的相应条件;
针对学院设备管理处与中心管理处每年设立的实验教学研究、改革项目,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实验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改革、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管理等具有改革与创新的项目,给予立项资助;
建立年终考核制度,鼓励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积极参与本科实验教学,为学科前沿技术、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实验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地举办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的现场观摩与培训活动,激励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中心全体教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水平;
有计划地聘请知名教授、业界杰出人士作为中心的兼职人员,参与中心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实验项目设置、开放创新性平台建设及管理,以提高中心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
五、环境与安全
中心建有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从仪器设备和场地的使用、实验教学过程的记录、实验人员的出勤到防火安全,均有章可循、责任到人。每间实验室都制定专人负责,并落实到防火、防盗责任制。中心针对实验室环境和安全相继制定了“河北传媒学院媒介融合云实验教学中心(MC)实验室安全应急措施”等管理条例,近年来不断投入资金对实验室环境进行优化,整理所有通道,对部分实验室加装通风设备,改造实验室电源,确保安全第一、实验通畅。
中心一贯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规范教育,实验前的第一堂课是安全、环保和实验规范操作教育课,主要教育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掌握安全知识及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中心做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能够充分保证实验教学所需空间,保证实验室的舒适、实用与安全。实验室通风、照明,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规定的标准。水、电、气、管道、布局安全、规范。照明用照度计测量(学生实验桌面上)大于100洛克斯。实验室集中,不分散;实验室无破损、无危漏隐患;安装有性能良好的防盗门,窗玻璃、锁、搭扣完整无缺。无墙面脱落及污损。同意实验室试验台、凳、架统一、大方耐用。对可外借的设备如照相机与摄像机等配有专用橱柜存放,部分高档设备配有专业的干燥保险柜。
中心还建立了实验教学和科研监控平台,对实验教学和科研成果、效益及质量进行监控。
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主要特色
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中,传统的传媒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本项目是基于媒介融合现状及趋势,以MC云实验教学中心为教学改革核心平台开展的系统化探索。中心由融媒体全景创意实验室、用户体验传感实验室、数据实验室和微飞全媒体新闻实验室四个核心实验室组成,简称MC云实验室群,形成既相互独立又逻辑相关的实验教学平台。
MC中心以鲜明的全媒体融合、全流程共建、全课程实训、全时段操作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复合型平台,体现出“项目促进科研、科研推动教学”的建设理念,在河北省乃至全国新闻与传播类院校中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效应。
MC中心由学院与媒体及科技型企业联合共建,主要体现出—:
1.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特色。
MC中心实验室群并非传统的文科实验室,针对媒介融合的新形势,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鲜明特色。由业界引进的媒体项目,往往具有融合性的特点,使课程教学有着明显的跨学科及跨专业特色。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已形成以新闻传播学为主体,结合计算机、社会学、艺术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复合特色。
2.跨业界与学界的产学研融合的前沿与成长性特色。
以业界和学院共同进行中心实验室群的建设、升级和管理,是本项目的重要特色。它不同于传统文科实验室的单一功能实验室模式,强调融合性,强调对前沿技术的研究,在教学中不局限于纯粹理论性教学,不限于对成熟技术的模拟和复制,而能够紧跟一线科技、传媒发展,给学生提供最新和动态的知识。由于跨业界与学界,使中心教学可以不断更新教学案例、实验设备的配置、课程流程的设置等,师生的实践与研究能力均能够得到持续性提升。
3.教学管理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组织特色。
MC中心的运行管理是难点。在与业界合作的项目被立项引进后,教师通过对项目的知识点分析将其解构成相关实验实训课程,在教学管理与项目管理上找到交汇点,订制教学大纲,使中心真正成为学生在校内可以依托的、与业界同步甚至超前的学习平台。中心采用“平台+模块”方式,培养复合型媒介融合人才。
4.跨国内与国外学术科研相融合的国际化特色。
根据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提高传媒人才培养质量是提升中国在国际话语权的迫切需要。MC中心在传媒人才培养战略上具备国际视野,在建设之初就和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英国诺丁汉大学、荷兰国家数学计算中心(CWI)等大学和科研机构联合教学与科研,MC中心可实现与美国媒体及高校实验平台的有效互动,并坚持每年双方或多方的交流及实验。如MC中心采取生物传感技术的用户体验实验室就同时与CWI北京实验室和阿姆斯特丹实验室实现共享和联动。